4月25日中午12点30分,通信工程学院在信息楼513会议室召开了2017-2018学年第二学期《高频》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组研讨会。座谈会由马文英副院长主持,教务办主任曾晓辉,无线通信教研室《高频》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组的老师们包括杜江、付琳、陈启兴、于红兵、张杰、高瑜翔、陈爱萍、谭菲菲、胡珍珍、黄铫、黄飞都参加了此次座谈会。
马文英针对学校2018级培养方案修订要求和最新的校级平台课程建设,做了详细的解读,并分别就《高频》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的大纲、教材、教学执行过程等方面问题与课程组老师们展开深入的研讨,最后达成以下几点重要结果:
针对校级平台课程建设要求,我们学院的《高频》和《通信原理》课程,将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,并对不同的学生能力要求因材施教、分而治之,因此,都会分为A和B两个教学版本。
关于《高频》课程组,原来的3个教学版本合并为2个,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课时不变,仍然为48学时(理论)+8学时(实验);针对其他专业,则建议保持48学时(理论)的必修课。由于该课程内容较难,如果将该必修课课时缩减为32学时,担心无法选择合适的本科专业教材,且影响《高频》课程的教学效果。
关于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组,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课时不变,仍然为64学时(理论)+16学时(实验);针对其他专业,则建议保持48学时(理论)的必修课。由于该课程内容难且多,如果将该必修课课时缩减为32学时,担心无法找到合适的本科专业教材,影响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的教学效果。
关于《高频电子线路》课程更名为《通信电子线路》的问题,由于涉及到大纲修订、教材选择、内容更新等,该课程组还将进一步探讨。
另外,课程组教师们的两本《高频》自编教材问题,几位老师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希望在最近一个月完成修订完善,并在下学期由新出版社提供新版自编教材,供该课程组参考选择。
最后,马文英就座谈会中两个课程组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,希望通信工程学院《高频》《通信原理》课程组的老师们配合2018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,重视校级平台课程的开设,并在以后多多加强教学教研活动,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,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特色和特长,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,提升课程口碑。